“新血液”与“旧秩序”的交锋,让2026春夏时装周成为史上最具看点的一季。从巴黎到米兰,一连串重要品牌新任创意总监的首秀轮番登场——它们不仅是一场时装发布,更像是一场关于创意方向与品牌命运的豪赌。
从Chanel、Dior女装,到Balenciaga、Bottega Veneta,再到Loewe和Jil Sander等等,本季共有十五个品牌开启新篇章之后的首秀,这也使得整个时装周都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感。
现在时装周结束,ConCall也试图从这一系列发布会中找到某种关于行业未来的确定性,以此来印证时尚行业依旧拥有为人类造梦并以此创造商业奇迹的能量。
以下是ConCall对本季时装周的洞察。
首先是Gucci。虽然官方定义上Demna的Gucci首秀要等到明年三月才会发布,但他已经率先在米兰时装周上带来了首个非正式系列,并在全球十家旗舰店采用即看即买形式同步上架这一系列。
Demna仅通过一部充满戏剧冲突名为《虎》的短片、38个融入其个人设计语言的造型以及众星云集的首映礼红毯,便重燃了市场对Gucci的期待,瞬间扭转了此前外界对他掌舵Gucci的负面评论风向。
路透社在10月6日的报道中指出,根据Placer.ai汇总并由Colliers高力国际提供给其的最新数据显示,Gucci此次打破常规的发布已在美国市场取得显著成果。品牌位于洛杉矶罗迪欧大道的旗舰店客流量在9月23日系列发布后就持续上升,客流量较前一周大涨了约53%;纽约Wooster Street门店客流量则增长19%,同时全美整体门店客流量在发布后的那个周末中也达到了近三周以来的最高水平。
虽然客流量暴涨与销量表现不一定会成正比,但前者的增长仍反映出Demna此次“创意突袭”还是有效促成了消费者重新走进Gucci门店。此前开云集团高层曾在财报会议上坦承,Gucci门店客流量有显著下滑。
这一结果也是市场和投资者乐见其成的。在全球奢侈品行业持续疲软的当下,人们往往期待能够从品牌的最新动作中得到信心和窥见市场复苏的信号,毕竟奢侈品行业的增长引擎就是创意。当然,最好的结果是能够出现像Alessandro Michele那样仅用一场首秀就让Gucci起飞的奇迹。
但事实是,奇迹难以被复制。
当下奢侈品行业对创意总监这一角色寄予了过高甚至是不现实的期望。以往确实有设计师迅速让品牌复苏的例子,比如Tom Ford、John Galliano和Alessandro Michele,然而即便天才如Alessandro Michele,也无法如期带来奇迹。自从他加入Valentino之后,他那与在Gucci时期相差不大的创作手法就没能再次奏效,相反Valentino的业绩仍在下滑,近期还传出品牌债务压力过大的消息。
这更说明了消费者喜好和潮流趋势的变化之快,明星设计师此前有效的创意策略并不能保证在当下和未来也依旧会是个最优解。
如今的品牌创意总监承担了太多,虽然像品牌CEO这类拥有高度话语权的角色也会因为业绩不行而下台,但总体而言,创意总监总是那个被推到前面挡下一切的角色,他们在品牌管理权力架构中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却几乎承担着所有的商业责任。
现在品牌们需要理解的一点就是,那些明星设计师能让品牌起死回生,其设计才华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企业家在背后给予长期信任并持续支持,他们也很难实现商业突破。
时尚作者Dana Thomas在《国王与诸神》一书就曾写到Bernard Arnault当年对John Galliano有多“宠溺”,而且还曾为了说服Alexander McQueen加入Givenchy而三顾茅庐。可见,只有创意首脑和商业首脑的密切合作,前者才能成为一个品牌的救世主。
但问题就在于,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活下去是首要任务,品牌管理者对于创意总监的容错率已经极低,社会环境亦趋于保守,这一情况并不利于真正意义上的创意爆发,而这些因素又很难被品牌的意志所改变。
因此奢侈品行业这种系统性的创意困境,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
从短期来看,相较寄希望于一场首秀,调整运营策略和内部权力结构或许更能带来直接的效果,比如为创意总监配备齐全的团队成员、强调创意协作、强化核心产品竞争力、提升零售运营效率、控制成本、优化货架商品组合的结构比例等等。
好在一些品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ConCall认为,Chanel之所以会选择Matthieu Blazy,或许除了看中他个人设计才华之外,还有他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于Chanel这样的巨轮来说,这一能力尤为重要,而长期在人力资源领域工作的品牌CEO Leena Nair所擅长的就是发现这样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