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美妆集团们的半年报虽然来得晚了一些,却讲出了一个颇值得玩味的中国美妆产业故事:新老巨头此消彼长,“本土十大”已经比前几年彻底换了江山。
除了内部格局的变化,我们更能从“本土报告”中看到一个关键问题:与国际美妆集团们纷纷抱怨的“中国市场持续疲软”差异迥然,“本土报告”显示出中国消费者依旧拥有着相当强烈的购物欲望,对本土美妆的热情也在持续增强。
根据今年4月小红书发布的《2024中国美妆行业白皮书》,国货美妆在最近十年里的市场规模以13.1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飙升,远超中国化妆品整体市场大盘5.88个百分点。2023年,国货美妆成功以50.4%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了外资品牌,取得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上半年财报则已经为今年全年的“市场占有率实现进一步提升”的乐观预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仅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开始算起,本土美妆市场也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时至今日,许多从技术层面与规模上都被公认的“全球唯一”与“全球最大”都已经诞生,优秀品牌成功出海使C-Beauty影响力不断扩大,“相信国货、选择国货”更已经成为全面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共识……本土美妆产业也许已经到了促生“中国版欧莱雅集团”的时候。
但无论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它都不是一天炼成的。像欧莱雅集团这样能在多个方面具有着碾压式竞争力的行业巨头,也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克服一次次蜕变中的纠结与痛苦。未来的“中国版欧莱雅集团”同样如此。
就算中国市场的体量与消费者们的信赖能为C-Beauty腾飞提供流着奶与蜜的沃土,仍有许许多多来自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的变量将对未来发生影响。在ConCall看来,研发带来的产品力、营销宣传建构的品牌力和排兵布阵品牌矩阵的集团力,是本土巨头走向“中国版欧莱雅集团”必须拥有的实力三脚架。
2024上半财年,欧莱雅集团以221.2亿欧元销售额的绝对优势,断层领先,继续稳坐全球美妆集团第一名的宝座。截至9月4日收盘,集团股价为391.45欧元每股,是一个市值达到了2126.45亿欧元的庞然大物。当我们回溯它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独有的成分技术和持续创新的研发能力一直都是它打开不同市场机遇,创造竞争壁垒的基础。2024上半财年,欧莱雅集团研发投入为6.67亿美元,占销售额的3%。
当消费者端已经形成“人人都是成分党”、“言必称功效”的普遍趋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了美妆行业的第一生产力,卷研发成为企业存在常态,甚至要通过跨行业投资才能为自己的研发能力提升埋下伏笔,甚至有企业会在进行分享时调侃自己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
因此,ConCall本次的讨论也从“研发”这个对于美妆企业来说有着核心意义和价值、最能够表达企业发展思路,也最能够体现品牌竞争力与差异化的角度切入。
从研发的层面上来看,无论是现在处于本土美妆企业C位的珀莱雅集团,还是去年刚刚上市的敷尔佳,它们都曾经因为研发费用占比过低,引发过行业中的质疑和有关于本土美妆企业“轻研发”的讨论。但近两年,这种情况已经有了整体改善。
2024上半财年,珀莱雅集团研发费用为95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8%,占总营收的1.89%。目前,集团采取了以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相结合为辅的研发模式,并与诸多前端研究机构和原料供应商保持了研发合作关系。2023年末,珀莱雅上海研发中心与杭州龙坞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今年7月,集团旗下专业实验室科学护肤品牌科瑞肤与北京工商大学共同建立了国内首个校企联合毛孔专业实验室。
这些研发投入取得的成果也持续提升着集团旗下品牌们的市场吸引力。2024上半财年,珀莱雅品牌针对“红宝石系列”和“源力系列”进行了升级,全球独家创新成分“XVII型重组胶原蛋白”在“源力面霜2.0”的应用,为产品吸引了更多成分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