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00年前,唐天祐四年即公元907年,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随后开始了混乱的“五代十国”。在公元907年至979年间,中原大地上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其中还包括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之间出现的包括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等在内的十个割据政权。
因此直到宋朝统一前,中原一直处在割据混战和群雄争霸的局面中。
在今天,全球体育运动行业的竞争局面就跟1200年前的“五代十国”一样,群雄争霸、生机勃勃且充满各种可能性。
美国时间3月21日,排名全球第一和第二的Nike和Lululemon在同一天发布最新财报,尽管这不是二者的故意为之,却仍能让外界看到两者之间愈发激烈的保/抢位战;而若将前两名的竞争放到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其所反映出的行业趋势则是,年轻或是以往受众较窄的小众运动品牌对传统运动巨头的冲击已经打破了运动市场维持多年的竞争格局,以Nike、adidas、Puma、Reebok等为代表的老牌巨头的传统优势也已不在。
从财报数据来看,Nike的业绩增速继续承压。
Nike公司在第三财季的营收为124.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表现基本持平,优于市场预期;净利润为11.72亿美元,同比下滑5%。Nike品牌收入119亿美元,同比增长仅2%,其中北美和大中华区市场的增长被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的下滑所抵消。
对于整个财年营收,Nike公司在最新的财报中没有给出新指引,但据其此前在第二财季财报中的展望,预计第四季度收入将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全年收入将同比上个财年增长1%。
值得注意的是,全财年仅1%的预期收入涨幅将是除疫情和经济危机以外,Nike在1990年代后期以来的最差营收表现。在上个月,Nike还发布声明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以尽可能地降低人员成本。除了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之外,Nike在专业运动领域也遇到了打击——稳定合作超过26年的巴萨罗那足球俱乐部已经告知Nike要提前解除原定要到2028年才到期的合作关系,改为自立门户进行球衣的自产自销。合作一经解除,Nike势必损失惨重,毕竟巴萨云集了众多明星球员,这就能让Nike的足球产品系列“躺着赚钱”。
内忧外患之下,Nike已经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尽管目前它还坐在全球运动市场的头把交椅,市值是Lululemon的一倍多,但后者已经日渐拉近了自己与Nike的距离。
另一边,在专业健身领域和北美市场一度拥有绝对话语权的Under Armour,在近期突然宣布品牌创始人Kevin Plank将回归品牌担任公司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而上任CEO一职仅一年的Stephanie Linnartz则黯然出局。
创始人回归、试图带领品牌重回巅峰的戏码在整个运动行业并不少见,但就算Kevin Plank可以帮助Under Armour调转方向,考虑到品牌在短短四年内已经换了三任首席执行官,创始人的回归究竟能为品牌带来多大的动能?这个问题的结果仍有待观察。
在该消息披露之后,Under Armour的每股股价就应声下跌了10.2%至6.99美元,最新市值仅约30亿美元。
根据上个月品牌发布的第三财季财报显示,Under Armour净利润为1.141亿美元,好于预期,但十分关键的北美市场销售额却同比大跌了12%,此外品牌押注的高性能运动鞋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但该品类季度内的销售额却同比下降了7%。
Under Armour客户增长总裁Craig Johnson表示,Under Armour在北美的困境意味着品牌正在失去市场份额,“我们估计Under Armour今年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为4.5%,低于去年的5.5%,而令人担忧的是,行业新贵On昂跑、Hoka、Lululemon等品牌却都在快速发展,而头部的竞争对手却在原地踏步。”<